学术讲座
天财创智讲堂第十五期(一)丨数字金融能否缓解相对贫困:长尾效应的检验
2021-06-24 供稿单位:科研处

讲座题目数字金融能否缓解相对贫困:长尾效应的检验

段志民副教授(“‘双循环’新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的统计监测研究”科研创新团队)

讲座时间2021年6月25日 13:30-15:00

讲座地点N3117

讲座内容

数字金融所具有的长尾效应对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大多关注数字金融发展对绝对贫困的减贫效应,甚少涉及其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本文结合采用2012—2018年CFPS微观数据和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在构造相对贫困识别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算我国历年的相对贫困发生率,随后考察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机制,最后针对数字金融的长尾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稳健地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缓解了家庭相对贫困的发生,尤其对处于传统金融基础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基础金融素养较低和高级金融素养较高的家庭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在客观上有助于促进家庭参与金融活动并缓解其信贷融资约束,在主观上则有助于提升家庭自身主观社会地位,增强其面对未来的信心。进一步地,本文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指数分布具有压缩效果,相对贫困指数分布顶部群体获益更多,因而具有较强的长尾效应。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在推进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应继续加强弱势群体对数字金融的正确认识和适当使用,引导其成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中的重要工具。

主讲人简介

段志民,江西九江人,中共党员,现为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收入分配、家庭经济。已在《统计研究》、《财政研究》、《经济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天津市社科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等多项。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目前担任天津市统计局专家库成员、全国工业统计教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数量经理学会理事,《统计研究》、《财经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等多家期刊的匿名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