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见行见效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深入第六埠村开展“乡村振兴中的公共管理”专题式课程思政研学活动
2024-04-30 供稿单位: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天津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中感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4月24日,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深入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参观学习、研讨,以“乡村振兴中的公共管理”为主题开展专题式课程思政,相关授课教师围绕乡村振兴进行集体备课与现场教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第六埠村发展的生动实践与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共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发挥学院“课程育人”工作室的重要平台作用。

第六埠村,曾是传统产业的兴旺之地,一度被评为全国“百强村”。然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2017年被列为天津市级帮扶困难村。直至2019年,该村又被评为“中国休闲美丽乡村”,2021年被评为“天津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本次专题式课程思政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研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的殷殷嘱托,让师生体验和感悟第六埠村振兴的发展轨迹和实践成果。

在第六埠村党委副书记倪国志的引导下,师生们首先来到第六埠村的乡村振兴馆,通过微党课和观看《六埠之路》视频,对第六埠村的奋斗历程有了初步了解。随后,大家来到抗洪精神展区,深入了解该村在抗击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的团结拼搏精神和灾后重建历程,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第六埠村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精神。

师生们从抗洪精神展步行至半条被子点位,再至“红船”,聆听了建党精神的讲解,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随后,师生们来到第六埠廉洁文化主题园,通过参观学习使党员将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大家来到健园家庭农场,参观蔬菜大棚,了解第六埠村农业发展及灾后恢复生产情况,大家亲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变化。

通过五站的“寻迹悟行”,师生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中的公共管理有了切身的体会,一堂堂微课在第六埠村的田间地头讲起来。张丽颖老师主讲的《行政管理前沿问题》课程以乡村振兴的驱动因素为主题展开讨论,经过热烈地讨论,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核心包括人才、产业、技术、文化、组织等要素。闫章荟老师主讲的《公共管理学》课程以与第六埠村党委副书记倪国志的访谈为切入点,深入交流了第六埠村在学习“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方面的经验,村干部与教师的对话给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微课。刘志辉老师主讲的《公共政策学》课程以第六埠村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政策执行创新为切入点,以第六埠村特有的‘一红加一绿’的产业发展思路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唐权、李杨两位老师主讲的《财税与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以对第六埠村工作人员的访谈收集该村建设的资料,为案例教学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基础。其他老师也纷纷结合自己和课程组讲授的课程进行现场取材、参与现场教学讨论。

这次专题式课程思政是学院作为我校“课程育人”工作室的探索尝试,将人才培养置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以生动鲜活、富有成效、特色鲜明的“中国之治”田野观察为教学育人方法,让师生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理论走向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讲好乡村振兴故事。“乡村振兴中的公共管理”专题式课程思政实现了课程育人的四个转变,一是育人空间从教室走向“田野”,实现了“象牙塔”中理论学习与“田野”实践观察交相辉映;二是育人内容实现了在理论教学中讲实践和在实践中讲理论的“双向奔赴”;三是育人主体从教师的“单打独斗”到“教学团队+实务部门业务骨干”的“团队作战”,实现了育人队伍的“扩编增容”;四是育人载体上实现了党建引领、组织育人、思政育人、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五位一体的“齐抓共管”,促进学生政治素养、价值引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培养、同步提升。通过此次特殊的教学活动,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推动工作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到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之中,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