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FE Overview

天财新闻
我校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鲁韵治兴阡陌行”实践团赴山东省五地开展暑期实践研学活动
2025-07-07 供稿单位: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6月29日-7月2日,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一行赴山东省德州市、济南市、曲阜市、临沂市和淄博市等五地开展为期四天的暑期实践研学活动。此次暑期活动分为文化价值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三个模块。

溯文化根脉,铸治理之魂——前往文化圣地感受精神洗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在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山东,“鲁韵治兴阡陌行”实践团通过探访儒家文化圣地曲阜与临沂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追寻文化根脉、锤炼精神品格的价值引领之旅。

踏入曲阜“三孔”,千年的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在孔庙的巍峨建筑群中,师生们聆听着“德治”“礼治”的古老智慧;漫步孔林,苍松翠柏间仿佛回荡着“仁者爱人”的谆谆教诲。转战沂蒙山区,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恰逢建党节,站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时,那份信仰的力量直击心灵。而在红嫂教育基地,情景剧与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实践团成员真切体会到“最后一口粮当军粮”的奉献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

从儒家文化的“仁政德治”思想到沂蒙精神的“牺牲奉献”,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价值追寻。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知识,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这种精神滋养,必将指引我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为新时代的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

探网格智治,融古今之道——走进实地看文化如何改变乡村

为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基层治理的融合路径,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们在曲阜师范大学的学术浸润与防山镇钱家村的治理实践中,探索基层治理的创新密码。

在曲阜师范大学,师生们参观校园并与优秀学生交流,感受其校训精神。该校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考研奇迹”背后的教学模式与服务地方治理的学术实践,为师生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范本,也让大家对“科教兴国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防山镇钱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儒学讲堂+调解室”的模式将儒家思想融入村规民约与基层教育。其“党建+网格+文化”治理模式,同时结合借鉴古代里甲制等治理逻辑,借科技赋能、文化融合实现创新,让钱家村蜕变为“全国文明村”,生动诠释“德治”思想在当代基层治理中的实践价值。

从曲阜师大的学术殿堂到钱家村的实践讲堂,师生在文化传承与治理创新中汲取智慧,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文化底蕴与实践深度的智慧。

寻兴村路径,赋发展动能——访企业看转型感悟科技与创新

为推动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理解,师生代表深入通裕重工与浪潮集团,实地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与前沿探索,深刻感悟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并重塑产业生态。

在通裕重工,师生看到生产环节全面数据化,传统经验得以数字化传承。企业注重人文管理,员工创新激励机制和家属安全寄语融入生产,提升了安全意识。浪潮集团展示了数字化赋能基层的“浪潮模式”:智慧农业云平台帮助农户高效管理生产,乡村服务终端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后,研学重心转向乡村一线。纽澜地黑牛产业园围绕“科技赋能+品牌建设”模式,针对农业科技补贴、产业链融合等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作用;在蓑衣樊村,通过与村支部书记深入访谈与实地考察黄河湿地生态旅游项目,从生态保护政策、旅游市场机制与村民参与协同等角度剖析其“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转型路径。

本次调研活动将数字经济、实体产业与乡村振兴三者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对公共政策在复杂现实中的运作机制的直观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热情与担当。

此次山东省五地的研学与实践之旅,将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基层组织和乡间田野,让知识在真实场景中“活”起来。走进通裕重工和浪潮集团,我们触摸高端装备制造的科技脉搏,感受数字经济的创新动能;在曲阜师范大学的交流中体悟教育传承的力量,于孔府孔庙的千年文脉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深入钱家村、黑牛产业园与蓑衣樊村的田野调研,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红嫂基地,红色热土上的军民鱼水情与革命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师生。

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大地,用实践锤炼担当,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坚定了我校学生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发展的信念与决心。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脚步书写青春答卷,让理论与实践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