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发展,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红色沃土中汲取奋进力量,人文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组建“文兴乡野·蓟往开来”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赓续蓟州烽火志,共绘津门振兴图”为主题,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传承蓟州红色精神血脉,依托专业学科优势,以青年之力赋能津门乡村发展。
支部共建促发展,红色传承谱新篇

在天津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蓟州区官庄镇盘富庄村第一书记、人文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系主任李然老师和人文学院英语系与日语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李卓芸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与蓟州区三个乡村党支部与村委干部进行支部座谈,校地党组织积极推动优势互补,为当地文旅路线规划建言献策。实践团首站还参观了联合村红色教育基地,在义务讲解员龙成文的深情讲述下重温“莲花峰七勇士”等军民抗战事迹。随后,实践团专程探访了抗战石刻标语遗址,深刻体悟到革命胜利的艰辛与守护和平的责任,此行所获鲜活素材与深刻感悟将助力深挖蓟州革命文化,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戍边足迹映乡野,青春赋能新蓟州

次日实践团聚焦戍边文化,深入黄崖关长城进行实地探访。成员们触摸斑驳墙砖感受历史痕迹,并创作京韵大鼓唱段和戍边主题视频,以青年视角活化烽火记忆;随后赴长城博物馆,系统梳理戍边文脉,从战国燕北长城到明代戚继光治军方略,通过文物解读其精神内核,为文旅融合提供灵感;最后走访道古峪村“戚家稻”原产地,深入田间果园开展实地走访,聆听村支部介绍这一历史文化品牌的振兴规划,结合专业知识探讨如何运用新媒体讲好“一粒米”背后的家国故事,重点梳理农产品供应链关键环节的难点与潜在价值,希望为当地农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将戍边精神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乡风化雨润新容,共促文旅展宏图

实践团紧扣天津市“十项行动”部署,深入蓟州区联合村、玉石庄村等多个村镇以及盘山景区,全面开展实践调研。在前期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团队成员精心设计问卷,于走访时现场发放填写,针对民宿产业发展瓶颈提出可行性建议,聚焦游客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生态管理建议方案。此外,实践团还面向村民和企业经营者开展入户宣讲活动,推广普通话与环保理念,助力乡村文明水平提升。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践团成员此行深入盘山,漫步于翠色山林间,感受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以镜头捕捉“三盘胜境”,创作双语纪录片,随后赴渔阳生态公司,交流文旅融合之道,共谋景区发展新思路。






人文学院“文兴乡野·蓟往开来”天津市蓟州区社会实践团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类和语言类专业特色,用镜头聚焦、用笔尖书写、用智慧赋能,深入挖掘中华精神文化瑰宝,以专业知识和实践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此后,我校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号召,引领新时代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投身乡村振兴与治理现代化实践,为赓续津门历史文脉、共绘津门振兴蓝图贡献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