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天财
津门网络大思政:天津财经大学以青春之笔书写祖国大地的时代答卷
2025-10-14 供稿单位:
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从新疆和田的戈壁绿洲到甘肃庆阳的黄土高原,从天津的红色场馆到贵州安顺的乡村田野,天津财经大学的青年们以理想为指引,以行动为支撑,将青春的足迹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奉献、传承与奋斗,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01    

     

     

边疆筑梦 以坚守诠释初心

将青春坐标锚定祖国边疆


     

     


“在和田工作的7年里,我给孩子们播种了知识和文化的种子,自己也收获了心灵的成长。”新疆和田市肖尔巴格乡库木巴格小学副校长史晶,这位天津财经大学2017届毕业生,在三尺讲台间向孩子们讲述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热血誓言,让喀喇昆仑精神在边疆校园落地生根。他的坚守,是天财学子扎根边疆的生动缩影。2014年,达立军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赴藏,如今已成长为察雅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他亲眼见证西藏昌都交通条件从乡镇到县城的显著改善,亲历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在母校的关怀鼓励下,选择永久扎根雪域高原,用实干解读“藏东明珠”的发展密码。

2017届毕业生康贺兴,毕业后赴西藏工作以来,辗转洛隆县多个岗位,探索实施党员联户制度等创新做法,在“3・17”地震救灾中冲锋在前,组建“应急处突红色联队”参与志愿服务,其撰写的《“静”待花开,“我”也凡人》等稿件及党建创新经验,被人民网、西藏日报等平台广泛报道。

近十年间,天津财经大学已有1000余名毕业生奔赴新疆、西藏、甘肃等艰苦一线地区。为支撑学子扎根基层,学校多措并举:开设“基层就业实践课”,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基层工作节奏;建立覆盖70%学生的人才储备库,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设立校友联络站,为在基层奋斗的学子搭建交流与支持平台,让每一份扎根的青春都有坚实后盾。


02    

     

     

青春传承 以榜样为灯

让奉献精神在代际间传递


     

     


2025年毕业季,天津财经大学本科生张月矾作出人生重要抉择:“我志愿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服务,把天财人的足迹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学长学姐的支教故事在她心中种下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奔赴西部的坚定信念,她毅然报名西部计划,即将在新疆续写天财人的奉献篇章。


在她之前,2024届本科毕业生李浩辉已用行动诠释了天财人的西部情怀。他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一年内走遍全县13个乡镇。凭借专业能力,他运营的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图文376篇、视频29条,用镜头记录乡村变迁,将财经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力量。“用自己所学,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这是我到西部去的最大愿望。”李浩辉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天财赴基层学子的心声。


从西部边陲到基层一线,天财学子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以先辈为榜样,将个人选择与祖国需要紧密相连,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天财青年中传承接力。


03    

     

     

助力攻坚 以专业赋能

用智慧激活乡村致富密码


     

     


人文学院专业教师罗红和辅导员袁峥连续两年指导学生直播团队,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京津冀学子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张俊怡等六名同学响应新时代号召,将新闻传播学专业与互联网营销思维紧密融合,化身“红色带货主播”并依托抖音平台推介苹果、红枣、小米等延安特产。师生团队精准研究市场需求,精细把握消费心理,精心策划直播方案,精益打磨视频内容,以专业视角阐释延安精神内涵,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户增收,以影像记录展现延安发展成就。最终,凭借独特的创意、精美的画面以及生动的叙事,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与喜爱,在短短两天四场的直播中,团队累计销售额突破万元,为延安乡村振兴贡献天财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人文学院商英2303班张俊怡表示:“当谈到南泥湾老农王爷爷祖孙三代守护着359旅开垦稻田的故事时,被网友点赞刷了屏。我们发挥专业优势,用镜头语言还原黄土地的温度,我们直播销售的不仅是助农特产,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师生团队追随革命先辈足迹,实地研学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刻感悟革命传统;赴梁家河村聆听当地干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奋斗事迹,进一步坚定"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04    

     

     

军魂铸志 以戎装践誓言

让爱国情怀在军营与校园闪耀


     

     


近日,在天津市“爱我国防”主题活动暨2025年下半年欢送新兵仪式上,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2301班黄雅淇同学获评“大学生士兵奋斗者”荣誉称号,这一荣誉背后,是天财学子“参军报国”的坚定誓言。2019年,金融学院学生钟瑞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服役于战略支援部队。新兵连期间,他刻苦训练获评队列标兵,因综合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转岗文书后,他以高度责任感完成保密工作,年底再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退役返校后,钟瑞依旧保持军人本色:作为学院青年宣讲团成员,他用自身经历感染更多同学;学习上,他延续部队优良作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两门科目均取得满分。从优秀士兵到学霸,钟瑞用行动证明“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奋斗是最好的传承”,并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天财学子自强不息、科技报国的精神风貌。


05    

     

     

思政铸魂 以红色润初心

让爱国信仰融入青春血脉


     

     


“这些不是冰冷的文物,是中国金融人的骨气。”在开滦矿务局大楼的“行走党课”上,金融学院本科生党员刘康祺凝视着19世纪末的外资银行支票,在笔记中写下对“金融强则国家强” 的深刻领悟。从陈亦侯保护金编钟的隐秘历程,到新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的诞生,百年建筑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成为滋养青年信仰的生动教材。这样的沉浸式思政实践在天财校园内外不断延伸: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走进吉鸿昌故居“红楼”,触摸砖墙遥想将军就义前的壮举,2024级学生郑汶易直言“要为民族复兴拼尽全力”;一站式学生社区里,来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与山东临沂的2025级新生人文学院王思睿、经济学院王志喜,作为“薪火传承人”分享了曾经发生在沂蒙老区和东北抗联这片红色热土的抗战故事,让红色基因生生不息。思政教育更跨越校园边界:艺术学院学生朱瑞贤每周带着红色故事手册走进财大附小,指导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红色信仰”;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开展的“百年法治看天津”示范课,通过“场馆+故事+双讲”模式,让大中小学学子在联动实践中深化对法治精神的理解。



从边疆支教到文化传承,从思政实践到基层奉献,天津财经大学的青年们始终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结合,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正如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岩所言,学校将继续培育更多在时代沃土上绽放光彩的青年力量。这些年轻身影用行动证明:青春的最美底色,永远是奋斗与担当;而爱国的情怀,终将在祖国大地上书写出最动人的青春答卷。


链接:津门网络大思政:https://mp.weixin.qq.com/s/AZLrG_XQt1sBO39avySX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