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教师们持续跟踪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方法,发现新成果、凝练新特色,持续推进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科研和学科建设,助力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2023年7月10日,由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办公室、天津市自贸区研究院主办的天财创智论坛第二十七期“数字经济与贸易前沿”专题讲座在经济学院N4-211举办。本期论坛邀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施炳展教授和王永进研究员,主要就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方法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前沿进行专题报告,讲座由经济学院院长齐俊妍教授主持。
施炳展教授是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国家级人才项目青年学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开放数字经济等。施教授以《信息网络的经济效应:兼论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学方法论》为题,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相比于解释不确定性,经济学研究更需要发挥其在预测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在当前两种经济学方法论——“基于现象到本质的数据归纳方法”和“基于经济学理论和假设的演绎方法”中,由于数字经济带来大量数据,而数据资料所内含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我们在“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论下对经济社会做出更好的预测。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对预测背后的经济学逻辑和机制进行思考。
王永进研究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与国际贸易、中国经济等。他以《数字时代的国际贸易》为题,首先以当前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所面临的数字经济挑战为切入点,分享了经济学与数字经济学的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对传统国际贸易学研究框架的影响。王永进教授借鉴孔子学琴从“术”到“志”,再到“为人”的过程,分享了完整的经济学训练需要完成从数学推导的技术训练,到结论背后的经济学思维的培养,最终到对作者研究领域把握的全过程。王永进教授的报告不仅涉及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方向,更涉及到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下人才培养何去何从的问题。
两位专家是数字经济与贸易领域有影响力的青年专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并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经验丰富。讲座内容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实证技术掌握到理论思维的构建,从研究方向的凝练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均使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近几年以来,经济学院教师积极关注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前沿问题和人才培养,目前已有多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国家级课题立项,以及较为丰富的高水平论文发表。同时依托天津市自贸区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围绕“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等研究课题,助力天津“十项”行动,发表咨政论文近10篇,多次获市领导批示。在此基础上经济学院还积极探索数字+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今后经济学院将更加主动顺应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开展更多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不断形成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协同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专业和学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