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人文师生并肩战斗应对疫情考验
2022-01-16 供稿单位:人文学院

1月8日,天津突发本土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紧张打响。人文学院师生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战斗中来,做防疫最美逆行者,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迅速响应 集结防疫突击队

疫情爆发后,人文学院党委立即响应学校相关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学院领导班子、各系主任、党支部书记以及办公室人员召开线上会议,传达防疫要求,落实防疫具体举措,稳定师生情绪,迅速组织学院突击队奔赴一线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同时做好学院重点工作研判,关注网络意识形态。

学院联络员每天在学院教职工微信群及时转发官方报道,做好重点内容的提示工作,细致做好学院防疫台账,准确掌握在津师生的健康情况。第一时间组建“人文下沉干部工作管理群”按照市教委两委要求,及时沟通下沉干部每日工作情况,做到有问题高效反馈。

同心协力 人文师生义不容辞

人文学院副院长刘婷婷1月11日晚上接到市委组织部通知,不顾家中伤病老人和年幼孩子,积极投入到津南区双林街道仕林苑社区的抗疫工作当中,负责居民信息扫码采集和录入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刘老师说:能在抗疫工作中度过自己40岁生日,我感到十分荣幸!不惑伊始,不忘初心,听党召唤,为国为民!

人文学院英语系申彩红老师一接到津南区委的通知,立即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不顾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一连两天坚持在抗疫第一线,以超强的学习力快速掌握录入信息、入户核查等工作要领,每两小时轮值在岗,在寒风呼啸的黑夜中,身穿防护风,耐心高效地执行工作任务。申彩红老师无私奉献,谦虚低调,在刻骨铭心的历史时刻,尽力为天津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毛润卿老师在二筛和三筛中,参与下沉社区工作。第二次筛查期间毛老师在寒风中的夜晚维持参检人员秩序,当在队伍中看到自家宝宝的那一刻,毛老师由衷的开心。三筛时毛老师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小区成员参加核酸检测,动员小区居民积极参与检测,用实际行动默默为城市防疫做出奉献。

在前两次大筛期间,人文学院吴华、曾欣、韩冰、梁艳青、丁梓倩、魏颖、康雯靖、许兴菊、刘丽秀、刘晓磊等老师也投身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英语系刘丽秀老师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在核酸检测后入户了解情况,进入小区挨家挨户了解了核酸检测的情况,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听取了大家的想法,在听取他们的建议后及时与社区沟通。刘丽秀老师表示,志愿者的岗位是非常平凡的,但能尽绵薄之力仍感自豪,希望津城早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人文学院团委书记刘晓磊老师在河西区陈塘庄街道一个老小区服务,检测点在楼间过道,没有棚子也没有电源,只有两张桌子和四把椅子,仅一个检测点位。但是志愿者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心就想着赶在天黑前赶快给居民们做完核酸,毫无怨言。此时深刻感受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最终,用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516人的核酸采样工作,超额完成任务,很多居民都会真诚的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刘老师想对所有共同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同志们说:我们众志成城,终将迎来胜利的阳光!

人文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孙婧在1月10日主动加入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在采集点疏导排队、维持秩序,引导居民扫码登记个人信息,答疑解问,谨记党员职责与使命,力所能及协助医务人员与社区工作者高效有序进行核酸大筛工作。

商英2103奚文芃说:“我是在社区的群里看到招募志愿者的信息,然后我就第一时间报名了,当天晚上核酸采集就开始了,我们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深夜12:30,我深刻体会到了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的辛苦,也感谢社区群众对我们工作的配合,更感谢社区给我这次志愿的机会,让我能在我的家乡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英语2001张宜宁在志愿服务之后深有体会,做志愿者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获得认可的时候那种荣誉感真的很棒,会给自己极大的自信和鼓舞,尤其是在这个紧要关头,待在家里是保护自己,走出去协助防疫是保护大家,都是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对社会来讲,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对自身来讲,这是一种锻炼和提升。

作为一名天津人,一名财大学子,我们也都愿意为自己的家乡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行动起来,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一名共青团员,能够为人民出一份力,我感到开心,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学生们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展示出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危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病毒又有什么理由不被我们击败呢!

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人文学院师生将持续开展疫情防控服务工作,为战疫贡献一份力量。同心协力,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向全体并肩战疫的工作人员致敬!

康雯靖老师参与志愿服务

韩冰老师参与志愿服务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