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4日为我校2025年春季学期实践教育周,各学院立足专业特点与优势,立足实践周教育目标,精心谋划,务求实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参加实践活动,促进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
志愿服务,彰显劳动者本色
国际工商学院开展了宿舍焕新计划实践教育和益路向阳志愿行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前往天津音乐厅、天津大剧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提升了个人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统计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师生深入珠峰里居委会开展“红心向党 智启未来”青少年党史宣传活动。走进天津科技馆化身志愿讲解员,用趣味实验与生动讲解,带领小朋友探索科学奥秘、感受科技魅力。


思政实践,彰显时代担当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在雄安新区调研中,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为主线,组织学生重走总书记考察雄安的关键点位。学生们深刻理解“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产业”建设理念的战略意义,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想,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国家战略的实践伟力。
法学院与天津静海区大邱庄镇津美街党委联合举办“七一”党建共建活动,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实地参观,将理论学习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一线,将党建“红色动能”与法治“专业势能”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共振。


文化实践,彰显传承创新
艺术学院组织学生前往天津杨柳青古镇,深入探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在杨柳青博物馆中,通过观摩年画制作工艺、赏析传统民俗艺术,感受传统视觉语言的魅力。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师生探访曲阜“三孔”,感悟儒家“仁政德治”思想;赴临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红嫂教育基地,重温革命精神,接受红色洗礼,筑牢文化自信;在曲阜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其传统文化育人及服务地方经验。


人文学院举办“语桥跨域・译火相传” 翻译实践与精神传承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走进津门翻译家的世界,深入探寻他们留下的经典翻译作品,回溯其背后的奋斗历程,领略翻译家们以妙笔生花传神达意之能事,以深厚学养为文化交流奠基之伟绩。

专业实践,彰显学院特色
商学院举办了第三届“数字劳动节”暨数智商学新商科发展论坛,逐渐探索数字劳动、美育劳动等新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勤劳、实干和知行合一的美德。


金融学院举办了“金研创驿”科研工作站启动仪式暨首批学员入站仪式。该工作站作为学院科研育人的重要平台,通过“导师引领—学生实践—成果孵化”三位一体模式,致力于构建学术研究实训基地和创新人才成长平台。


经济学院师生20余人走进滨海新区,深入滨海会客厅、东疆港保税区以及既明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深入了解滨海新区在产业升级、自贸区建设、跨境贸易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发展经验,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生动案例与实践指导。

理工学院带领师生走访科大讯飞,体验前沿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座谈交流、技术研讨、展厅体验等环节,师生们近距离感受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魅力,也为产教融合与职业发展开拓了新视野。
管科学院邀请厦门腾星云科技有限公司业务主管为本科生介绍行业需求与就业形势,指导学生用Python分析银行交易数据、生成可视化报表。“理论讲解+案例实操”模式下,学生同步操作Numpy、Pandas等工具库,实时将交易数据转化为动态图表。参与“简历突围”特训——现场指导突显数理建模、风险管理等专业技能,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会计学院聚焦会计行业发展前沿与核心技能提升,安排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围绕最新会计准则动态、智能财务应用、大数据税务分析、审计实务难点解析等主题开展系列讲座,旨在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深化理论知识实践理解,掌握行业急需的专业工具与思维方法,为专业知识体系注入新动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