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天财
《天津日报》刊登我校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庆君与我校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邵磊文章:强监管 防风险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11-18 供稿单位:



强监管 防风险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张庆君 邵磊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从短期看,要提振市场信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从长期看,既要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提升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又要健全监管内核,预防金融风险跨域传染。因此,应结合长短期政策综合施策,形成合力,从而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提振市场信心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市场信心至关重要。从整个金融系统来看,信心是影响金融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基调下,信心重比黄金,而提升市场信心的关键在于引入增量资本,合理引导投资者预期。

  协同发力,引入市场增量资金。首先,引导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信贷结构与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满足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推动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其次,要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渠道的拓宽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优化我国资本市场融资结构,更好地缓解融资约束。在实现逆周期调节的同时,有利于提振优质企业市场价值,助力股票市场行稳致远。最后,加强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间的良性互动,适度提高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引导预期,防范市场异常波动。首先,保障存量政策的延续性,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健的政策是市场主体的定心丸,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增强外资持续性流入意愿。其次,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范汇率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金融系统平稳运行。只有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才能积极引导外资预期。最后,拓宽信息披露途径,加强政策沟通。强化媒体及数字化渠道的信息披露,减轻市场主体因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非理性预期行为。

  稳步开放,提升市场吸引力。一方面,要着力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跨境投融资支持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疏通跨境贸易企业投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堵点,加强跨境贸易投融资政策宣传力度,持续优化跨境投融资业务流程,拓宽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既要稳字当头,做好战略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开放,又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以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兴业,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现代化水平。


  优育市场主体

  提升金融风险抵御能力


  强化金融服务的功能,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做强做优现代金融机构可以有效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对优化金融与实体经济间耦合协调机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进而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提升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二者共生共荣增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

  稳定基础,打造现代银行业体系。首先,做强做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核心,做强做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增强其对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与效能,还能在资本市场发生波动时承担“稳定器”与“压舱石”作用。其次,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政策性银行要通过完善自身组织架构与激励机制,积极服务民生与国家战略,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供金融支持。最后,突出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特色。中小金融机构应与大型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突出自身经营特色,完善公司治理与风险防控机制,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

  优势互补,培育发展现代非银金融机构。一方面,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是引领长期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头部投资机构与中小投资机构要走好差异化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头部投资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引导“聪明资金”进入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性。另一方面,培育发展现代保险机构。保险是现代社会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对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保险机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保证保险资产安全,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练好内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着力培育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亟待培育优质创新型企业,转换经济发展动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次,增强上市公司业绩弹性,优化资本结构,拓宽企业成长空间。上市公司成长性是其估值提升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应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再次,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多元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拓宽投资者沟通渠道。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能大幅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间的信息错配程度,强化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最后,注重市值管理,上市公司要树立合规的市值管理理念,提升公司内在价值,提高投资者回报。


  健全监管机制

  预防金融风险跨域传染


  针对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等特征,应从预防风险突发、隔断风险传染与日常合理避险三个方面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面加强监管效能,防范潜在金融风险。首先,注重监管协同性。鉴于金融风险复杂性的特点,监管机构应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等方式,完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以便更好地应对金融产品创新与跨市场风险。其次,增强监管有效性。做好金融安全统计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提高风险精准识别能力。做好风险阻隔预案,发挥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作用。继续维系货币政策稳健性,稳定预期,消弭市场外部风险,同时强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穿透式监管,避免发生系统性流动性风险。最后,提高监管适应性。要及时弥补监管空白,健全相关金融领域监管法规。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稳妥化解局部风险。一方面,增强地方债务风险监测与识别能力,稳妥化解地方债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分析评估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其关键在于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应优化城投平台市场化管理机制,引入市场化约束机制,加快地方城投平台有序整合和优化发展,防范地方债务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促进金融与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要加强国际合作与监管互动,密切关注国际上宏观审慎监管的最新动态,并结合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现实情况,对潜在风险进行前瞻性监管,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外溢。

  强化突发风险应急机制,防止风险跨域传染。首先,加强声誉风险监测预防。信用社会对金融企业风险信息的容忍度较低,声誉风险的发生将给金融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建立健全声誉风险传染预案,及时处置点状风险,阻断声誉风险的传染效应,避免个体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其次,设立信息危机公关机制。重点防范并处理突发性负面新闻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发布公告声明,削弱风险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警惕负面信息传播引致的恐慌情绪蔓延。再次,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网络金融风险数据,分析并预警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网络舆情,防微杜渐。最后,提高金融机构危机公关能力,与新闻媒体搭建良性互动关系,发挥金融机构与媒体之间的协同作用,共同构筑信息危机处理机制。


  (作者分别为我校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原文链接: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tml/2023-11/17/content_159_8550955.htm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