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的想法杜可晴有考虑过,但真正下定决心是得知身边熟悉的学长学姐有了保研的好消息,让她看到了一种希望,一条路径。
大三寒假确定冲击保研,真正算起来开始着手准备,并不算晚。寒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杜可晴在假期准备自己的材料,详细地过一遍以前学过的专业知识,按照考研要求进行扎实复习。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准备好自己的资料后,杜可晴向大约20所学校投了简历,最后得到了4所大学的回复。
准备面试时主要做到:基础内容吃透,多做模拟面试,提前广泛地搜集信息。杜可晴主动联系一些直系的学长学姐或老师。
“大家毕竟是一个学院出来的,真的会有传承的精神。”很多素未谋面的学长学姐给了杜可晴非常大的帮助,甚至会帮她语音指导简历和陈述该怎么修改,使她离保研成功更进一步。
保研名额并不多,能成功保研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人都会担心自己是否有资格去争取。对此杜可晴解释说,机会都是自己抢来的,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去试一试。

杜可晴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抓住每一个摆在眼前的机会,这也是她用亲身经历得来的教训。大三生出保研的想法后,她很快去与老师沟通。
没有竞赛方面的经历,这让老师和她都很遗憾。本科财经类院校要想保研到综合类院校,数学和英语竞赛可以为自己增加许多筹码,但杜可晴的简历在这方面一片空白,这让她在保研上受到一些局限。
只有自己组建过小组、和老师不断沟通、反复修改论文、查阅整理资料,辛勤地尝试过,拼尽全力去赢,才没有遗憾去输。
“拼过,有收获,就真的没有遗憾了。”即使专业成绩不是最好的,即使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只要你想,只要勇敢地去尝试,你就有机会。
“还是想在大学改变自己,拼尽全力的去冲一次。想看看大学四年,能不能成为一个自己期望的样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走过迷茫的青春岁月,杜可晴最终捧得西交大的保研资格,但那只是另一段精彩旅途的起点。

放眼未来,杜可晴还有读博的想法。职业的选择上,她希望去华为百度一类的公司做项目,结识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属于自己的创意。“我想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杜可晴对未来自己的期许。
从小到大在班级中都是中等生的杜可晴,在大学顺利保研,让她能走到现在的靠的还是努力和勤奋。有的同学大一就拿了国奖,有的同学大一就发了期刊,但杜可晴觉得: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里,很多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杜可晴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一路风雨中拼搏,步履坚定,在她的时区里,一切来的刚刚好,一切都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