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晨 国贸1801班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现任职务: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党支部宣传兼统战委员
曾任职务:经济学院科协分会主席、经济学院团委策划部副部长等
学业成绩:前六学期GPA为3.844/4,班级第一(1/41)、专业第二(2/80)
保研夏令营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营)、中国政法大学(优营)、西南财经大学(优营)、东华大学(优营)、华东政法大学(放弃参营),优营率为100%
最终去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
荣誉奖励:
1、2020-2021年度天津财经大学“十佳大学生”(个人总分第一)
2、2020-2021年度天津财经大学“最美志愿者”(个人总分第一)
3、2020-2021年度天津市市级“优秀学生干部”
4、2018-2019年度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一等奖学金(3.80/4,班级第一)
5、2019-2020年度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一等奖学金(3.86/4,班级第一)
6、2020-2021年度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二等奖学金
7、2018-2019年度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8、2019-2020年度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9、2020-2021年度天津财经大学校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10、2020年度天津财经大学“学生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科研竞赛:
1、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
2、202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队长
3、2019年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校级立项并顺利结项
4、2020年第十六届大学生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5、2020年第十九届“思维盛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与创新创业大赛学术类二等奖
6、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优秀奖
7、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完成中文论文4篇、英文论文1篇,包括《中美贸易战中国加征关税的效果评估》、《资产专用性是否能提高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水平——基于契约执行效率视角》以及美赛论文《Healthy-Sustainabl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等
社会实践:
1、2021年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主论坛志愿者
2、2021年第十四届新领军者年会志愿者
3、2020年武汉大学“文化与旅游消费调研”活动浙江省调研分队调研员
4、2019年经济学院“育苗青行”实践团成员
5、2020年至今党员先锋服务岗成员
6、2021年校核酸检测志愿者
序:伴随2021年的“十佳大学生”评比落下帷幕,取得第一的李雨晨在欣喜之余坦言:“十佳第一是终点,也是起点。”对于大四的李雨晨而言,十佳大学生第一是她大学生活的完美句号,但也是她继续去挑战自己的起点,追求卓越的路上她从未停下......

壹 「全力赶考 扎实本领」
从大一开学,李雨晨心里的目标就很清晰——“我要保研。”
“一个学期里面,我至少有600个小时在泡图书馆。”在李雨晨看来,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成绩好有时也是敲门砖。相比于其他同学的“成群结队”,李雨晨或许显得有些孤独,但与孤独为伴,咀嚼的是灵魂,收获的是充实与知识。“享受孤独才会带来成长。”

英语像是李雨晨前进道路上的一块不大不小的给她使绊子的石头,但更是在让她走得更高的垫脚石。她把一整个的英语学习拆分开来,逐一分析,个个攻破。
为了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她在学习App上购买了外刊来读,每天一小时,天天都坚持。都说英语学习离不开识记单词,这点李雨晨也不例外。疫情在家期间,她每天都把自己当天要背的单词中的重点写在小便签上,背会了就贴在床头。到疫情好转返校的时候,那面墙上已经贴满了记着单词的小便签。有了合适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毅力,李雨晨在后来的六级考试中成功增加了70多分。

(卧室床头满墙的英语单词)
总有人课上很认真地抄老师的PPT,但课下并不会再返回来复习。在别人急急忙忙刷题的时候,李雨晨选择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方法整理笔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细致且深入地消化知识之后,她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从而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对待学习,李雨晨永远严谨。即使老师留的作业只要求写1~2页,但认真如她,每次提交的作业总在六、七页左右。面对付出更多但最终与其他同学并无大差的分数,她明白自己收获更多的是收集数据和表达严谨的能力。分数虽然会占一定的分量,但更重要的是心态的释然。

(日常课后作业)
“那次作业大家都用到了2%的一个数据,但我在认真看过数据之后自己算出来了准确值应该是1.7%。”这2%与1.7%之间的那0.3%,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她自己的追求。“你人生的每一步都有因有果,此时的付出,就算没有当下的回报,也一定会在未来的某刻时刻熠熠闪光。”
于李雨晨而言,数学是她更能收获成就感的科目。“很多人都说数学难学,但其实不难,难的是踏下心来的那份平静。”当笔尖划过纸张,当纸张越摞越厚,她的心里也越来越踏实。数学不像是专业课,要针对一个具体的议题写报告,交表格,数学带给她缜密的思维与清晰的逻辑。

(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做题记录)
当你把课本上的所有习题都做过了,揉碎了吸收了之后,即使面对考试也不会慌了。
贰 「逐梦科研 坚定理想」
“我感觉我的大学还蛮累的。十多年的辛苦之后我来到这里,不是来浑浑噩噩混个文凭的。”因为想有更多尝试,所以李雨晨选择了累但滚烫的道路——科研。
因为心中读研这一目标的指引,她初入天财时就决定成为“学术流”。大一时参与大创的创业类项目失败后,李雨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更适合研究型项目。“失败的经历对我来说不是浪费时间,它为我指明了方向。”

于是,大二的SRT赛季来临之时,李雨晨主动找到班导师,表达了自己想走学术道路的坚定决心并寻求帮助。
第一次写申报书的她完全不知道该从哪一步入手。幸运的是,她要到了之前立项成功的一个学姐的申报书。当时还是科研小白的李雨晨在导师指导、学姐帮助之下“横冲直撞”地闯进SRT的大门,成功申报了科研项目。
由于第一次的选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出的,当第二次参加科研竞赛自己想论题时,李雨晨意识到——科研最难的可能不是研究过程,而是提出选题,正如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科研的想法来自文献。”李雨晨这样总结。现有的文献在研究什么方向?他们的研究方向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这些已有的研究结论上还有新的突破吗?一个个问号像是盘旋在她的头顶,久久不散去。凭借着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儿,李雨晨用一整个寒假尽自己所能搜集文献,静心研读。
难吗?实在是太难了。夜深人静之时,她依然对着一堆资料一筹莫展。那一个个问号在那一刻变得那么锥心,从四面八方而来,想要击溃她。焦虑、不知所措,她急得直掉眼泪。灯光会变暗,但抬头就有一片星光。终于,多少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之后,她完成了自己的科研选题。

科研路并不好走,想过放弃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觉得那些放弃的人,他们只是没有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李雨晨的眼神坚定,“但我不同,我很清楚,科研就是我想要的。”不是凑热闹,也不是随大流,她的理想支撑着她,从筹备到立项,再到结项,始终燃烧热情,始终坚定不移。
大三时,在阅读了百余篇中英文文献之后,李雨晨突破瓶颈换来成长,她主持的大创项目成功获批为国家级立项。最后那24小时的不眠不休,就是她追逐理想,书写热爱最好的见证。

(大创最后24小时的李雨晨)
今年2月,她又以队长身份带领队员参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队长,李雨晨肩上担着更多的责任。她需要把三个独立的人组成一支协作性强的队伍。大二时组队失败的经验告诉她,选择队友的标准不能仅仅只是他个人能力的强弱,更是三个人之间的配合,争取去达到“1+1+1>3”的效果。
“至于最终团队能够达到大于、等于、还是小于的结果,更多取决于队长在这期间的领导与协调。”虽然李雨晨此前并没有参与美赛的经验,但赛事期间,根据队伍中三个人各自的优势合理分工,具体安排到每天、每个人、每个时间段应该完成什么。“作为队长,我应该让我的队员充分地感受到我的队伍有希望,而不是一盘散沙。”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备战期间的两个月中他们通过微信语音连线的方式克服空间的限制,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着。不会作图?不会操作软件建模?没关系,她和队友们一起学习着各项技能,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队长要有强大的心脏,支撑起整个队伍。”李雨晨回忆起备战的那个冬天,脸上带着笑。队长不只是一个监督者的角色,他更是行动者、鼓励者。在知乎上的很多经验贴中,提到美赛就一定会加上一句:“最后一天绝对会熬个通宵的。”

(获美赛M奖)
“但我的团队真的没有熬夜。”晚上十一点左右,李雨晨队顺利完成了一篇长达22页的全英论文,并获得一等奖。
就这样,李雨晨踏着一个又一个的科研成就前进,远远的光也落在她的肩膀。
叁 「担当作为 服务社会」
“我这三年来,每天都在朝着这个目标走。”因为已经选择好了自己的方向,所以她的每一天都不曾因迷茫而浪费,她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这一条路上。
每一个保研人都有很多奖项,但这些奖项并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李雨晨将战线拉长至三年,不断尝试并突破自己,也更加坚定自己走保研之路的决心。
保研也是一场信息战。她不仅要从众多公众号发布的几十甚至上百条推送中找到经管类信息来了解,更要准备各种保研资料。不同学校要求的资料有多有少,也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这一过程漫长而繁琐。

自信、坚持、有的放矢,让李雨晨在众多优秀学生中脱颖而出,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录取。
“我没去计较我的得失,我只把这当做一个我可以去展示自己的平台,一个与更多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既然我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并且我也具有一些还不错的条件,那我怎么不去把握住这个机会,为什么还要退缩呢?”她尽可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站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左一)
但生活不只是有学习与科研,“人最终还是要生活。”在学生工作中,她感受责任与担当;在志愿服务中,她理解奉献和无私;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现状……

(右一)
心怀宇宙浪漫,也珍惜人间日常。展望未来,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李雨晨更倾向于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多多尝试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保研只是对我这三年的努力与付出的肯定,这是终点更是起点。”三年的沉淀与坚持成就了她今天的得偿所愿。李雨晨取得的这么多成就,是她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了好久才发出来的光。